【心得】【臺灣原創】《八尺門的辯護人》BY 唐福睿
槍響前,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。
一艘遠洋漁船,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;
為了找出真相、伸張正義,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。
「待證事實是什麼?」審判長問。
「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當晚死者遇害前有撥打電話給某人,那個人或許能解答殺人背後的真相。」佟寶駒說。
基隆八尺門,「平春16號」阿美族船長一家滅門命案,
所有罪證均指向該船一名逃逸的印尼籍漁工,罪證確鑿,但疑雲卻重重密布。
出身八尺門的阿美族公設辯護人佟寶駒,遠離部落多年,卻被迫重回老家,面對充滿敵意的族人。在有限的時間內,他必須與鄰居的印尼籍看護工,以及即將成為法官的替代役男合作,跨越種族、語言的隔閡,憑著蛛絲馬跡找出被隱蓋的真相……
組織龐大的遠洋漁業與國家利益盤根錯節,
左右官司走向的不是正義與公平,而是各方勢力檯面下的通力盤整與無聲合作;
死刑執行與否的權力,是否還掌握在蒙眼的正義女神之手?
引自《八尺門的辯護人》
《八尺門的辯護人》是由唐福睿於鏡文學連載的著作,獲得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後,順利影視化,由原作者擔任導演,翻拍成影集於2023年播出,播出後引發熱烈的討論與推薦。
本作講述一名印尼籍漁工Abdul在台犯下滅門命案,佟寶駒身為公設辯護人,被指派為Abdul的辯護人。接到這樁罪證確鑿、難逃被判死刑的案子,原本只想應付了事的佟寶駒,卻受到支持廢死與熱血、即將成為法官的連晉平影響,開始追查命案真相,試圖挽回Abdul的死亡。
然而,佟寶駒要面對的不僅是和Abdul的語言隔閡、政治角力與民意壓力,還有陳年往事迫使他回到想要逃離的老家──八尺門。
我是個對於影集很沒有耐心的人,鮮少觀看影集,也因此當初只有默默記下書名,放在待看清單裡,直到最近借到小說,大概花了一天多的時間就看完了,是個令人欲罷不能的故事。
本作以「湯英伸事件」為原型,圍繞著阻止Abdul的死刑上展開,想當然耳,劇情上自然會提到不少法律知識,但不必擔心看不懂,因為作者唐福睿本身是一位律師。他用淺顯易動的方式描寫,讓讀者輕鬆掌握局勢發展,閱讀起來也並不枯燥。
此外,書中還討論到外籍移工、原住民、遠洋漁業等多項議題,乍看之下覺得很複雜,但作者巧妙地將這些議題融合在故事背景中,透過角色的三言兩語帶出,不讓人覺得是在說教,而是反映出台灣社會現況,深感佩服作者筆力。
當然,本書主要還是聚焦在死刑議題上,不管你本身是支持或反對廢死,還是跟我一樣對此沒有特別想法,都可以看看,重新去釐清自己的立場與想法。
「判決是為了被告存在的,不是為了法官,不是被害人,更不是神。」
「我真的不認為殺人者無罪,但在我們的司法裡,死刑卻只是運氣問題。」
死刑是最高、不可逆的刑罰,然而當民意高呼判死,政治力量介入,司法審判的目的與意義又是什麼?是還於受害者正義?是反映出社會的想要,還是淪為政治的工具?
若當加害者本身也是受害者時,又該怎麼辦?
總之,就算不瞭解上述提到的議題,也能享受劇情發展,而且我相信看影集會更加過癮!
因為影集導演跟小說作者都是同一人,在閱讀小說時,其實滿明顯能感受到作者在撰寫構思的時候,就有意想要拍成影集,從分段和角色鏡頭切換可以看出端倪。
究竟佟寶駒有沒有辦法阻止Abdul的死刑呢,就留給大家自己去看了!
下面有一點劇透的吐槽:
書中有些安排是我比較不喜歡的,就是男女間糾葛的情感與利益。
知道在劇情上來看,有其合理性,但我個人還是很不喜歡提到的兩段感情戲,到底為什麼都要出軌。
不過,我並不覺得女性角色塑造很差,我反而覺得大部分都描寫得很不錯。
像是被捲入這起事件的印尼移工Leena,接觸到未曾想過的法律世界,從一開始的搖擺不定,到後面主動為Abdul挺身而出,最終找到想要做的事情,溫柔又堅定。
還有只出現在回憶裡的母親,在丈夫入獄堅強地獨自撫養小孩,深深影響佟寶駒的一生。
以及為達夢想、手段果決的法務部長陳令秋。
比較可惜的就是李怡容,給人的印象比較薄弱,出現的橋段多是在當推進劇情的工具人。
快寫完這篇心得時,突然想到美秀集團前陣子發表的新歌《床母記號》,在底下留言看到有人說想起紀錄片《九槍》,去查了內容後,覺得某些地方也與《八尺門的辯護人》有些相像。
殺死他們的,真的只是子彈嗎?
延伸閱讀:
留言
張貼留言